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

轉角的暖陽Part8—各領風騷的學習過程

圖片來源: Pixabay

台灣學生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,

隨著語言班課堂的持續進行,

漸漸在不同的領域展現長才…

作業沒在怕

語言班大多數的學生,聽到作業如海浪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臉上的表情就如同「ㄌ一ˇ」組長眉頭一皺;更誇張的則是吐出一口長嘆,心中有千百個不願意。

在這驚滔駭浪中,台灣的學生除了淡定之外,還散發出一種兵來將擋,水來土淹的壯闊豪情!

聽到要考試,就像聽到作業很多一樣,哀嚎聲此起彼落,令人「毛骨悚然...」從台灣空運到德國的我們曾歷經書桌上除了考券...還是考券的生活,對於這一切,早就習以為常…

以前常抱怨作業跟考試怎麼那麼多,現在知道事情真的是一體兩面,台灣學生真的比較不怕紙筆上的測試,這就像我以前害怕在台上講話,多體驗幾次之後,害怕的感覺就轉變成可以忍受的緊張感。

紙筆上的雄獅VS言談中的凡人

如果暫時撇開紙筆測驗,國際學生(意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)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優點?


圖片來源:Pixabay


口說能力上課發言的積極度是他們的強項,從國際學生身上可以了解到:


不怕講錯就是一種競爭力

踴躍的參與課堂討論,就算使用的德文錯誤百出,也澆不熄那一份想表達的決心,這樣的學習模式能帶來哪些正面效益?

1. 深刻的印象: 
在全班面前犯錯,怎麼可能不丟臉?與此同時卻也加深印象,讓自己記住正確的說法。被嘲笑又如何?至少你解決掉心中的疑惑,這不才是你真正的目標嗎?

2. 口說能力不知不覺中進步: 
這樣的進步雖然慢,卻積少成多,每一次被糾正就能夠成長一點點,長期累積便不容小覷。

想在Youtube上觀看請按
上方影片是「不要鬧工作室(STOP KIDDIN'STUDIO)」所拍攝的「台灣人的英文到底行不行? Be Confident in English」,其中有提到:

假如外國人來問路,你用英文回她一個字或者路名,她都會想辦法去推敲你的意思。

更何況是在德文課程中,老師就是來教德文的,再支離破碎的問題,老師也會想辦法拆解、找時間幫忙解決。

台灣的學習情況

將鏡頭轉向台灣,我們在學習語言的路上,該如何調適?

第一步要學會觀察老師的教學風格,有些老師對於他講過的內容,是比較不願意再作回答的,畢竟他也有教學進度的壓力,這時把問題做集中,篩選幾個重要又急迫的,下課時間去詢問,更有機會得到答案。

如果老師的教學方式本來就重討論,又很有親和力,作學生的就要勇敢一點,適時地把問題提出來。

假設「敢問問題」是關鍵的第二步,那之前學者所宣導的「會問問題就是第三步了。

拋出問題前,先試試看自己有沒有辦法接住這顆「問題球」,自己可以查字典解決的,未必要問;百思不得其解的,先把問題寫下來整理,整理這個動作就像是調整「問題球的方向」,方向準確才能讓老師意會到問題的癥結點,給的答案便能切中核心,讓提問者茅塞頓開。

提問的流程


圖片來源:Pixabay

把老師想像為棒球場上的主審→

觀察出他的好球帶(教學風格)→

調整投球策略(如何問問題、哪些問題非問不可)→

等待時機(在合適的空檔舉手發言抑或下課詢問)

將球投入好球帶(讓老師能意會問題的癥結點)

主審說:好球!(當老師說:這是個好問題)

你要的答案,就在不遠處了!



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

轉角的暖陽Part7—寫出你的世界

圖片來源: Pixabay


看似一般的德語寫作課,德國和台灣有著不同的教學方式;

不同的學習養成,能否造就不同的世界觀?


印象深

兩年前在德國上語言班,印象最深的課程—寫作課。

寫作課並不追求內容的一致性,而是強調邏輯的推演和自身對周遭議題的關注性獨立思考的能力。雖然寫作架構還是蠻制式的,但在被設定好的框架中,依舊可以有揮灑的天地。

增進思考力的架構

通常我們會拿到統計圖表,比如有個主題是關於智慧型手機在德國的歷年普及率,先開始對圖表做分析,把一些重要數據描述出來。

圖片來源: Pixabay


第二步是舉出兩個優點和兩個缺點,這不只是考驗德文能力,也同時測試學生們平常對於日常周遭議題的涉獵程度,更明白地說,是每個人的思考廣度與深度,用這樣的方式去整理自身對議題的看法,其實是很有系統的。

打個比方,提一個智慧型手機越發普及的缺點:

人們把太多私生活時間運用在智慧手機上(論點),

像是許多人喜歡在睡前關燈看手機(例子),

其釋出的大量光線導致眼睛加速退化(結果),
先前甚至有15歲青年罹患老花眼的病例。

這樣的層層推演就是我們的寫作架構,先提出一個論點(優點或缺點),每個論點以例子去做支撐,再把結果攤在陽光下。

有趣的是,每位國際學生提出來的都不盡相同,A學生眼裡的缺點,在B學生眼中成了優點,這樣的「衝突」可以讓課堂討論更為精彩。

圖片來源: Pixabay


寫作結構的最後篇章,是闡述自己的觀點,如果能夠把自己家鄉的情況提出來比較,會使內容更具可看性。

以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的例子來說,台灣的普及率快過德國,涵蓋的範圍不只是生活,有時甚至能提升工作效率,端看使用者如何去運用。

學生的反應

寫作課的教學方式,讓我們不會去追求標準答案,反而是挖掘腦袋裡一閃而過的東西。只是每一種授課方式,都有它的極限,有位來自中國的學生曾反應,老師在批改作業時比較主觀,有些明明說得通的範例,在老師的觀看角度卻不通順,以至於分數偏低。

我想這部分只能靠學生自己去向老師作解釋,把自己的見解更鉅細靡遺地說明,多了解拿高分的同學是怎麼去有條理地訴說想法。

國際踴躍 VS 台灣冷靜

圖片來源: Pixabay

語言班的學生組成來自世界各地(西班牙、台灣、卡麥隆、中國、突尼西亞、蒙洛哥等等),上課的過程中觀察到台灣的學生和其他國際學生有著許多區別...

下一篇轉角的暖陽Part8,會在12月4日推出,
請鎖定粉絲專頁德簿常思!




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

轉角的暖陽Part6—德國人的待客之道


台灣人的待客方式大家早知道,

那德國人的「待客之道

會是什麼模樣呢?

用字要小心

情境一:
當你在德國聽到 “Du bist eingeladen.
〔唸法: Du(肚) bist(鼻撕) eingeladen(愛嗝拉等) 〕;

這句話意味著你被邀請至某一項活動,可能是聚餐、生日派對等等,你是被當作客人過去的,通常不用支付任何費用。

情境二:

倘若想邀請朋友一起吃飯,自知口袋不夠深,打算各付各的,那要趕快把mitkommen這個動詞搬出來: 

Kommst du mit?
〔念法: Kommst(口姆斯) du(肚) mit(迷特) 〕
中文句意:「你要一起來嗎?」

說文解字

einladen VS mitkommen

einladen的中文是邀請,邀請的訊息讓對方得知後,是如同請客的概念,主人會幫客人支付費用。


使用mitkommen的情境: 廣義上來說,mitkommen也是邀請,其中的含意是問對方要不要跟著一起來,就像下方的問答—


A同學:泰瑞,我們待會要去吃火鍋,你要不要一起來?

泰瑞:好啊!

無論泰瑞有沒有接受邀約,他心裡都知道這頓飯的費用理當自行支付。

總結: 假如要 邀請 德國朋友,用字上要斟酌一下,才不會發生會錯意的情形!





作客的學問

時隔兩年,再度拜訪德國家庭,德國媽媽芭芭拉很驚喜,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用德文交談時沒什麼障礙。

德國家庭很用心的安排一些活動,像是參觀GALILEO-PARK。了解到他們一家人的用心規劃,趕緊也將自己本來排好的事情寫出來讓德國爸爸馬庫斯、芭芭拉知道,這樣子才會有共識。

畢竟借住別人的家裡和住旅館是不一樣的,來無影去無蹤 最多適用在旅館。雖然芭芭拉老早就說:「你可以隨時進出我們家。」但是多做一些換位思考,相處起來肯定更融洽!

前往GALILEO-PARK

在開往萊內斯塔特(德文:Lennestadt)的火車上,芭芭拉本來想把我的車票一起買了,我因為在做德文家教而有些收入,決定婉拒

芭芭拉:「這筆車票錢你可以不用出,如果你堅持要自己出,我也OK。」

芭芭拉語氣柔軟,即使我這麼做不符合德國人的作客之道,她也欣然接受。

當天在GALILEO-PARK吃中餐,中餐的花費和門票費都被我默默記下,回到家後,芭芭拉出門辦事,只好把餐費和門票費交給馬庫斯。

意外的是,馬庫斯不願意收,語氣堅定的他說著:「你是被我們邀請到家裡來作客的,不用付這些費用。」語畢,馬庫斯瀟灑轉身,回到自己辦公的房間,繼續處理工作。



默默地把錢收好,把馬庫斯、芭芭拉的好意都收藏在心裡,是我在那個時空下,最應該做的事情吧?


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

轉角的暖陽Part5—科技、生活、環境的三角關係

圖片來源:Pixabay

世界自顧自地上演科技追趕,唯獨德國似乎刻意放慢
這樣的科技慢活,如何影響著德國人的生活?

深夜暢談

對於被學校淘汰的舊電腦,馬庫斯的處理方式令我反思...

由於沒辦法承載新的Windows作業系統,一台螢幕如電視的電腦,就這樣被淘汰了,馬庫斯看見它的價值,將它帶回家並灌入Linux系統,雖然慢了點,卻仍堪用。

這讓我想到現在的科技風氣,運作更快的電腦、手機不斷推陳出新,同時意味著有更多的機器被視為破銅爛鐵,這些人們眼裡的「垃圾」,是不是也同時一步步的侵蝕我們的環境。

圖片來源:Pixabay


先前曾有一位知名人士直言,賈伯斯先生讓iPhone問世,使掌上的機器有了藝術價值,但是每一次的新機浪潮,也帶動了換機風潮,這對地球資源是不是一種傷害?

蘋果是營利事業,在意銷售數字是理所當然,至於要不要走在流行尖端,是我們要抉擇的,潮流能讓人們風光一時,也能讓人們混淆‘‘想要‘‘和‘‘需要‘‘的差別。

科技對德國的影響

在德國人的眼中,德國的科技更迭似乎總慢了世界一拍,但這真的對德國的競爭力有致命影響嗎?

2016年1月21日<<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>> 公佈了一項報告,是關於「全球最佳國家」的排名,第一名就是德國。這次評選內容有冒險性、公民權、文化的影響力、創業精神、文化遺產、對企業的開放性、權力和生活品質等。

新天鵝堡
圖片來源:Pixabay

這次拜訪德國,德國媽媽和爸爸共用一支傻瓜手機,12歲的女兒露西沒有平板,生活卻也沒因此呆板。很多人認為科技帶動了工作效率...

工作效率變好—企業營利提升—員工薪水提升(?)

生活品質提升(?)

德國在2014年就已經在研擬<<反壓力法>>,禁止企業主管下班後用電話或電子郵件聯絡員工。

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的文章曾提及: 德國福斯汽車提出了一個計劃,德國工廠的員工下班後30分鐘,公司就會關閉黑莓機電子郵件伺服器,直到第二天員工上班前30分鐘,才會再度開啟伺服器。也就是說員工每天只會在早上7:00~18:15之間會收到電子郵件。

圖片來源:Pixabay


兩年前在德國念語言班,和老師或是校內主管通電子郵件時,只要是非上班時間,電子郵件絕對不會有動靜,比如星期五的下午4點有些德文老師就下班了,在那時候寄電子郵件,就一定會等到下星期一才得到回覆。

另外跟房東約退房時,我們也一定會提早敲好時間,因為準時下班在德國是常態,上班時間房東又很常不在,早點「堵」到他,才不會影響自己後續的行程。

想看更多德國生活和文化分享,請鎖定粉絲專頁德簿常思!

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

轉角的暖陽Part4—合適又「德式」的禮物

圖片來源:Pixabay

如果有機會拜訪德國家庭,
送什麼樣的禮物才能盡到「的」禮數呢?

選禮物的竅門


轉角的暖陽Part2中提到的麗克女士,讓我遇見德國日常劇場裡的關鍵男主角—馬庫斯老師!

一見面就感受到馬庫斯老師的和藹氣質,可惜女主人芭芭拉女士剛好不在,她是手語界的專家,在工作中很常接觸聽障人士。

經過這次照面,有一小段時間沒有收到能夠拜訪的消息,直到2014年4月21日開始,我們的故事才得以繼續寫下去…

首次會面定在4月22日,準備了一小盒精美巧克力,希望能留下不錯的第一印象。在德國如果要前往拜訪,通常會帶個小禮物,尤其是聖誕節的時候,禮物的準備更不能馬虎!

你說,作為一位經濟狀況吃緊的學生該怎麼辦呢?

以下是配套方案:
(1) 送給女主人: 前往花店,直接請店員包一朵十歐元的花束,並表明是要去德國家庭拜訪。

圖片來源:Pixabay


萬一要拜訪的家庭對花過敏

(2) 其他常見的選項: 巧克力、一瓶紅酒、一本書或是任何可以代表台灣的東西。


定期見面

頭次拜訪完德國家庭,約好之後每週三見面,第二次相聚也有準備小禮物,但很快被良性勸說:「不需要每次都送禮物。」

如此一來禮物準備的壓力消失了,靈感開始竄升,思考著什麼樣的東西可以讓他們驚喜!

例: 把和他們的合照洗出來、從對話中記住他們的興趣,像普魯爾奶奶喜歡看山,就把玉山美景洗出來給她看。

這些動作的效應是你送的東西,比較可以引起共鳴,而且對自身的經濟狀況不會造成太大負擔。

時隔兩年,2016年11月4日再度拜訪,準備的禮物是木雕的書籤和梳子,送給馬庫斯爸爸書籤,是因為他的職業—老師,常需要研讀許多書籍,書籤上有分別代表春夏秋冬的圖畫,在實用中增添些許趣味。

普魯爾奶奶、女兒芭芭拉、孫女露西得到的梳子裡有著圖畫雕刻,皆具有不同的祝福意義,每個禮物上面也都刻著他們的名子。

左邊的梳子上有蓮花雕刻,有著事事順心的意涵;右邊梳子的雕刻含意為:喜上眉梢


為了不讓他們在收禮時有壓力,禮物並沒有選非常貴重的,「禮輕情意重」是和芭芭拉家庭的一種默契。

芭芭拉家裡沒有超大的液晶電視、沒有名牌包,周圍的氣氛可以用6個字形容: 

「樸實卻不簡陋」

縱使智慧手機當道,手機依舊不屬於他們家庭裡的隨身物品,孫女露西也還未被傳染低頭(意思即低頭族),主要玩一些要動腦的紙牌遊戲和動手製作玩具、戶外追趕跑跳就是露西的休假日常寫照。

圖片來源: Pixabay


深夜暢談

對於被學校淘汰的舊電腦,馬庫斯的處理方式令我反思...

下一篇會在11月13日PO出,請鎖定粉絲專頁德簿常思!

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

信任之鑰:來自異鄉的歸屬感



如夕陽的時間

2014年夏天,是生氣蓬勃的季節,德國大片草地上,肯定會有熱愛陽光的人群。如此氛圍,對於一位交換到德國的留學生肯定充滿吸引力,只可惜交換的時光如沙漏,總會遇到流盡的那天。

收拾著自己的房間,住在隔壁的中國化學博士錕哥探出頭:

「哎呀!你這麼快就要回去啦!看你東西挺多的,
放不下的話就先放到我房間吧!」

其實錕哥平常外出都會鎖房門,這次特地把門輕輕帶上,意味著我可以自由運用,原來他對我有一定的信任!

每週三中午是和德國家庭見面的時間,芭芭拉媽媽要我宿舍租約到期時,就直接到他們家住,望著她的堅定眼神,很明顯不是客套話,於是最後的美好時光,便在芭芭拉家安然度過。

串聯信任的鑰匙

寄宿的第一天,芭芭拉就把家裡的整串鑰匙給我,當下還沒反應過來,只記得她告訴我每把鑰匙的用處後,匆匆出門的我趕緊走向和德國朋友的聚餐地點,路上忽然有很多畫面在腦海裡旋繞:


芭芭拉很自然地對德國老師說:


「友淳是我們的一份子。」

和芭芭拉、馬庫斯爸爸、女兒露西一起用餐時,親眼看見芭芭拉對露西生氣,露西趕快撒嬌求饒的樣子。




為了帶我一起到別的城市騎車看風景,馬庫斯爸爸左手騎車,右手扶著另一台腳踏車並同時前進。馬庫斯騎腳踏車的技術固然高超,但更深刻的是他們一家人替我設想好多事情...

芭芭拉默默替我準備外出用的小點心、郊遊時搶著幫我付車票錢、試著尋找台灣的廣播頻道、前往數學博物館的時候堅持替我付入場費、接近離別時還出了一道甜蜜難題:


「友淳,你想要誰陪你到法蘭克福機場?」

狡猾如我,選擇擲一枚硬幣,讓硬幣的落地聲化解尷尬,避免裡外不是人的狀況。


硬幣正面是芭芭拉,硬幣反面是馬庫斯爸爸。


異鄉的歸屬感

這些曾經之所以難忘,是因為感受到歸屬感、被重視、被照顧、被信任,大多數的交換學生除了要面對生活細節自理的相關問題,也得和心裡的喃喃之音溝通,女歌手黃美珍是這麼唱的—

我什麼也不怕  只怕想家

和爸媽說我一切都好淚總會落下

太辛苦就趕快回家  是最暖的牽掛

—節錄自歌曲<只怕想家>



「蠻想家的!」
通常是留學生不輕易說出的內心話語。

歸屬感是在國外幾乎感覺不到的「東西」,大家都明白台灣才是家,在這裡終究只是外地人,無論是膚色、母語、生活習慣,格格不入的標籤就像上了瞬間黏膠,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。

遇到像芭芭拉這樣的家庭,減緩的不只是鄉愁感,同時也加深對德國的融入感,相處的過程中,我像個當地人和他們嘻鬧、被視為家裡的一份子,露西還偷偷告訴我誰拿了她的橡皮擦卻不還...



聆聽得越多,彼此距離越近。

近兩年了解到像這樣美好的關係,除了在台灣的原生家庭,另一個就是芭芭拉的德國家庭了!

可喜的是,我們聯絡不間斷,每一次芭芭拉寫的信都有著令人驚嘆的長度,可愛的地方是她還擔心自己寫太多,怕我讀得很累,而我選擇這樣回覆:


「別擔心,無論妳寫長還寫短,都不影響我那旺盛的期待!」



更多精彩內容,請鎖定粉絲專頁德簿常思!

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

轉角的暖陽Part3—新室友的神秘


室友1+1

上一篇提到的「第三位馬庫斯」是後來搬進的室友,本來的室友是巴基斯坦人,但他的妻子來到德國後,便一起搬去更大的住處。

新室友馬庫斯年約25,看起來沒有我,入住後出現一些特別的行為,一開始是父母替他搬了一張新床來,沒多久就把女朋友克麗斯汀帶回來睡,其實學生宿舍的個人房應該只能睡一人,我和來自天津的室友錕哥打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大家都是學生,對錢有點陌生,沒必要折騰彼此。

克麗斯汀在的時候,馬庫斯似乎就不太會在廚房出現,但這並不是德國的常態,煮飯是一種生活技能,在德國無論是男是女,都屬於廚房的一份子,台灣有些家庭的情況則是女方在廚房時,比較不希望男方打擾。

隔壁棟也是學生宿舍,裡頭有一位德國男生相當不簡單,常常自己做蛋糕,由於自己一個人肯定吃不完,他會分享給其他室友,對於廣大的女性來說,他是極品男友;對於廣大的男性來說,他是極品室友

上巧克力

馬庫斯在共用廚房留了兩塊Rittersport巧克力,並用德文和英文寫下「給你們的」,從這裡看出他似乎挺貼心的。

在德國的時候,我絕對不是因為
Rittersport巧克力吃太多才胖的…


從貼心變ㄘㄟˋ

每個月至少會打掃一次宿舍,主要是廚房、浴室、廁所,分配完之後,馬庫斯同意掃廁所。頭幾次也真的有掃,雖然有時候會晚個幾天才清理,但這算不上什麼大事。

接下來就玄了,馬庫斯如同早晨的,隨著打掃時間的接近,他就漸漸散開了…其實都有事先通知,馬庫斯也說沒問題,但關鍵時刻他幾乎是不出現的。



由於掃地大隊的成員只剩兩位,便無顧忌地放起音樂,替這個”微疲勞”的活動增添一些趣味性,錕哥蠻喜歡歌手王菲和陳奕迅合唱的<因為愛情>,現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,想到的不是愛情,是拿著掃把的滿腔熱情!

下一篇會在10月30日PO出,請鎖定粉絲專頁德簿常思!

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

轉角的暖陽Part2—德國人為何冷漠?


難忘的,不是名字

提早到達和麗克女士相約的咖啡廳,眼睛望了右前方冰淇淋櫃整整五秒,趕緊用力自己的臉…

「莊小弟弟,你不會想在頭次碰面就露出貪吃樣吧?」

內心交戰完後,一位大約四十多歲的婦人迎面走來,語氣和藹的問我:


你是油唇(友淳)嗎?
愣了0.1秒後,拼命點頭,心裡其實有些共鳴…

想起在語言班嘗試記住世界各地同學名字的窘態:


「你好,我是書來慢。」
「你好,我叫危安。」


「你好,我是愛迪生!」
(我最近家裡的電燈不會亮,你可不可以…)

其實還有許多發音很難的名字,由於不同語系、不同區域,讓記名字這件事成為一個小小難題。
糟糕!剛剛跟我講話的那位...叫什麼名字啊?


聚焦咖啡廳

麗克女士相處起來不會有距離感,這和大眾對德國人的印象有些不同,語言班的會話課老師曾說:

「德國人之所以冷漠,主因是不想被毫不相干的人擾亂自己的生活步調。」

倘若自己不積極尋求幫助,大部分的德國人也不會展現心中那熱情助人的面向。

麗克女士很明顯放慢自己的講話速度,試著讓我能夠更理解她想表達的事情,她把一個德國家庭的簡介交給我,我們小聊一陣子,得知她以前有接待過其他國家來的學生,聽到這裡便放心不少,因為這代表她有不少經驗,我們也能有共通話題。

麗克提議直接去拜訪一下德國家庭的男主人: 馬庫斯(Marcus)

在到德國前,為了讓德國朋友比較好記住我,便取了一個德文名字: Markus(馬庫斯)。到了大學城錫根後,接待我們的其中一位男士,也叫馬庫斯…

沒預料到這麼快遇到第二位德國馬庫斯,事實上這名字在德國也不是’’菜市場名’’。

我以為這樣就夠巧了,殊不知未來會有第三位浮出檯面…

第三位馬庫斯,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?
更多精彩內容,請鎖定粉絲專頁德簿常思!


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轉角的暖陽—如何遇見德國溫情?(Part1)


意外駕到的手寫信件


在爬滿德文的網站上,我寄出申請資料,那是一個可以聯繫到德國當地家庭的管道。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一封簡訊

簡訊內容上方是不熟悉的號碼,沒多想之下就匆匆忽略,五天後收到一封實體信件,打開後兩眼一沉…是令人頭皮發麻的手寫德文!

平常收到一些德文繳費單,不會驚慌失措,因為是電腦打字,字體很工整,就算有不理解的字彙,花時間查一查、推敲一下就好,有的繳費單甚至有英文版本,可見對方想收錢的決心

回到現實,逐字逐句慢慢讀信,從一些蛛絲馬跡去聯想,看到熟悉的「SMS」,意即「簡訊」。不假思索地拿起手機,滑出之前的簡訊,定睛一看,之前被我忽略的發訊人,和手上信封的寄件人,是同一位

寄件人的名子是’’烏爾麗克’’,仔細的把信重頭讀過,看到電子郵件地址,立刻字斟酌句地發了一封信給她。麗克女士在隔天就回信了。這樣的效率讓我既驚喜又害怕,喜的是終於和德國家庭取得聯繫,憂的是事情這麼順利,會不會有些蹊蹺?



信件中說道,她準備要去旅行,這意味著很可能近期內沒辦法拜訪,雖然失落,卻不意外,畢竟根據2016護照價值的排行榜,只要拿著德國護照,就能走遍全球177個國家,完全不需要申請簽證!

有這樣的福利,怎麼可能不旅行?

確定時間

試著將時間往前拉,希望能夠在麗克女士旅遊前和她有個照面,利用課餘時間找到一家燈光美氣氛佳的咖啡廳,試著讓這次碰面有優雅的開場。幸運的是,不僅成功敲定相見的時間,麗克女士還替我找到另外一個德國家庭,這不意謂著:

很快能認識到兩個德國家庭嗎?

可惜啊!事情的變化總和想像不太一樣…


更多精彩內容,請鎖定德簿常思!

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

愛上酸檸檬2: 哪些話,能讓人感同身受?


前情提要:

: 「你這幾天怎麼沒去上課?

阿越: 「唉有什麼好上的?拼了半天也沒人看見


我和小真對看一眼,兩人都感覺事情不太對勁...


: 「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沒說啊?

阿越: 「沒有啊...

沉默如霧,朦朧在我們三人之間。


小真率先開口: 「你們能聽我說件事嗎?

阿越有點不耐煩:「怎麼了嗎?

小真「昨天和家人Skype的時候,我媽說奶奶出了車禍,現在還沒脫離險境...



沉默似乎..比剛剛更濃了點。


阿越一邊看著地板一邊緩緩的說著「從小把我帶大的爺爺...

已經走了。」

「之所以能來德國,是因為爺爺獨排眾議,替我出了所有費用

「好想證明給他看,讓他知道我可以多優秀,但現在好像都無所謂了。」


阿越眼前的景象開始模糊,強忍的淚水,在他閉上眼的那一刻,重獲自由。


「加油! 我們都會挺你的!

阿越的情緒更激動了! 他的身體甚至有一種壓抑下的顫動

這時平常總愛和阿越打鬧的小真,做出了令我相當意外的動作。

她輕輕地握住阿越的手並說著:「如果遇到和你一樣的情況,我一定也會很難過。」

阿越慢慢抬起頭,望著小真。

小真: 「你不要那麼壓抑,
你已經盡力了!

「給自己一點放鬆的空間...

「好嗎?

阿越模糊的說著: 如果考試沒考好,我會很對不起爺爺

小真「現在距離考試還有段時間,在開始準備前,先陪我去走走吧!

幾分鐘過去後,阿越抹開眼淚並站了起來,試圖走出房間,重心很明顯不穩,小真和我趕緊跟上去。

來到洗手間的阿越,看著鏡子中的自己


阿越: 「我怎麼把自己變成這副德行!



失落的表情重新浮現在阿越的臉上

小真: 「這是你走過掙扎後的印記,現在先把臉洗一洗,然後陪我出去走走,
很快你就能想起

自己原本的模樣。


回到房間


阿越決定用文字向悲傷道別

爺爺
為你難過的時間
不能太多

你會擔心的

讓生活像抽屜
各個歸位

期待
某個被尋找的角落
有你

留下的回憶




一個星期後

又是學生餐廳,老位置。

: 「幹嘛硬把我拖來吃飯,沒看過這麼缺電燈泡的情侶!

小真: 「沒有你這個專業和事佬,我和阿越不會走到一起。」

阿越: 「對啊! 小真那麼兇,感覺就是為吵架而生的新新人類。」

小真: 「你說誰兇?

阿越: 「誰回話就誰囉!

小真: 「皮在癢?

這一幕,好像有那麼點熟悉吼!?





更多精彩內容,請鎖定 徳不藏私 粉絲專頁的最新消息!

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

愛上酸檸檬:想在德國談戀愛嗎?


歸鄉

在返台的飛機上,想著在德國這一年發生的事,其中有一段很令我印象深刻--是兩位台灣留學生的故事。

一位是名為阿越的男學生;另一位是女學生小真,兩個人現在成了愛情的俘虜;甜甜蜜蜜!

殊不知我們三個人認識時,他們就像死對頭,沒有人猜到他們會走到一起。

兩個人都是刀子嘴

每當三個人一起在學生餐廳吃飯,阿越和小真都會針鋒相對、吵個不停,每次都等到我說:

「好了好了。兩位的脫口秀可以結束了吧?我想安靜的吃頓飯。」

他們才開始吃眼前那盤早已冷掉的主菜。

阿越和小真其實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,小真認為學德文是用來溝通的,所以並不太在乎成績,一有機會就去旅行、和德國人一起出去玩。

阿越則覺得來德國生活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,能省就要省,所以他只把心思放在準備考試上,除了和我們的聚會外,他都把自己關在學生宿舍裡。

每次碰面,小真和我都覺得阿越的臉色很差,阿越都回答:

「想到考試就壓力很大,很怕準備了這麼久卻考不好。」

我們能做的就是常約阿越出來,可是那一陣子他都以準備考試為由拒絕了,最後連我們的電話都不接。某天下課,小真傳訊息跟我說:

「阿越已經3天沒來上課了,我們趕快去他宿舍看看。

按了門鈴,開門的是阿越的室友,我們很快打開阿越的房門,卻聽見一聲悶哼,低頭一看,阿越就躺在房門邊睡眼惺忪的看著我們。


有床不睡,睡地上幹嘛?

小真電話不接,搞人間蒸發?
鬍子還不刮,你演猩球崛起啊?

眼看小真就要開罵,趕緊把話題轉移~

你這幾天怎麼沒去上課?

阿越有什麼好上的?拼了半天也沒人會看見


我和小真對看一眼,兩人都感覺事情不太對勁...

更多精彩內容,請持續鎖定  徳不藏私!